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首页>>关于保利发>>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标准自动化设备和非标准自动化设备应用场景有哪些不同?
文章出处:BOLYFA
发表时间:2025-05-14

标准自动化设备与非标自动化设备因设计理念、功能特性和成本结构的不同,在应用场景上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行业和生产场景出发。

一、标准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场景

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领域

适用行业:汽车制造、家电生产、食品饮料包装、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等行业。

常用设备:

各类工业机器人,如用于车身焊接的焊接机器人、完成产品表面处理的喷涂机器人。

标准化的数控机床(CNC),实现高精度的机械加工任务。

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组装流水线。

显著优势:能够实现高效率、大规模的生产作业,设备运行稳定性强,且由于标准化程度高,后期维护成本较低。

重复性任务场景

应用场景:

 物料搬运环节,包括自动导引车(AGV)、传送带等设备实现物料的自动运输。

标准化的检测工作,例如基于尺寸、重量参数的产品分选。

包装码垛作业,如将成品箱体整齐堆叠。

典型案例:饮料企业的灌装生产线,从饮料灌装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电商仓储中心利用分拣机器人实现货物的高效分拣。

 中小型企业自动化改造

需求特征:企业预算相对有限,且生产流程较为固定,产线变动需求少。

解决方案:采购现成的PLC控制系统、标准规格的机械臂等标准自动化设备,以较低成本实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升级。

 二、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场景

特殊工艺与复杂工序需求

涉及行业:

半导体行业:晶圆的精密清洗设备、芯片封装专用设备。

医疗器械行业:手术器械的自动化组装设备、定制化的试剂灌装系统。

新能源领域:锂电池极片分切设备、氢燃料电池的堆叠组装设备。

应用背景:这些行业的生产工艺对设备的精度、产品形状适配性或生产环境要求极高,标准自动化设备难以满足其特殊需求,例如半导体生产需要在无尘环境下进行高精度操作。

产线升级与混合生产场景

应用场景:

传统工厂进行产线升级改造,将原本的手动生产环节替换为自动化设备,如手动焊锡工序升级为自动点胶机作业。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如军工产品的定制化加工产线。

关键能力**:非标自动化设备能够适配非标准的接口,与现有异构设备实现兼容,满足产线升级和混合生产的特殊需求。

新兴或小众领域

典型案例:

航空航天领域:用于复合材料铺层的机器人,需要适应曲面异形件的加工需求。

农业科技领域:基于AI视觉技术的果蔬个性化分选设备,针对不同品种和品质要求进行定制设计。

面临挑战:这些领域往往缺乏现成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需要从零开始进行设备的研发与设计。

极端环境与特殊要求场景

应用场景:

在高温、高腐蚀等恶劣环境下作业,如冶金行业中高温物料的抓取搬运。

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微米级操作场景,例如光学镜片的抛光加工。

三、核心差异对比分析

对比维度标准自动化设备非标自动化设备
生产规模适配性适合大批量、生产工艺稳定的场景更适合小批量、生产需求多变的场景
工艺处理能力适用于简单、通用的生产工序擅长处理复杂、特殊的生产工艺(如异形件装配)
行业应用侧重集中于汽车、3C、食品等成熟行业主要应用于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或高端领域
成本考量企业预算有限,注重设备性价比企业预算相对充足,更看重定制化带来的价值
产线兼容特性需要标准接口和环境支持能够适配非标准产线或老旧生产设备

四、实际应用中的协同与创新

尽管标准自动化设备和非标自动化设备有着各自的应用领域,但在实际生产中,两者常常相互配合使用:

案例1:在汽车焊装主线中,大量采用标准焊接机器人进行常规焊接作业,而针对特殊位置的焊点,则配备非标设计的焊接夹具,以确保焊接质量。

案例2:将标准视觉检测设备与非标定制的光源、镜头相结合,有效解决反光材料的缺陷检测难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标准化模块 + 非标化扩展”的模式。例如,协作机器人通过快速更换不同功能的末端工具,就能适应多样化的生产场景,在保证生产灵活性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